——“產業轉型升級新挑戰”專題座談會側記
本報記者 廉 丹
經濟發展的核心在于技術創新和產業進步。在第五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產業轉型升級新挑戰”專題座談會上,3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都感受到了新形勢帶來的挑戰,表達了加快轉型升級的意愿。
臺灣震旦集團是一家創立50年的企業,從做辦公設備起家,繼而又涉足辦公家具、通訊等領域。震旦集團常務董事、震旦行董事長林樂萍介紹說,以復印機為例,我們的產品周期比較長,更新不是那么快,而且在臺灣震旦也算是比較老的企業,所以企業文化中創新的元素略顯不足。面對科技環境、社會理念等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加快創新升級的步伐。
林樂萍舉例說,“以前,我們銷到大陸的辦公家具因應市場需求大多是外形‘高大上’的,但隨著人們環保等理念的提升,現在的辦公家具需求更簡約化、智能化。同時,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我們雖然身處傳統行業,也在以互聯網思維去創新。以前是2D打印,現在有了3D打印,我們就必須跟上這個步伐;云技術的出現,促使我們發展了震旦辦公云服務。”
為了營造企業的創新氛圍,震旦企業內部管理也在變化中升級。林樂萍介紹說:“以前,我們開會的模式是老板說,大家戰戰兢兢地聽。現在開會中,可以有咖啡、點心,目的就是營造大家敢于說話的氛圍。只有大家敢說話,才會有好點子和創新思路。另外,我們還注重用改變員工評價機制、引進外部人員等方式來刺激我們的創新和求變。”
“不動產也要動起來”,中原集團主席黎明楷風趣地形容公司業務的轉型升級。中原集團是一家做房地產服務的香港公司,主要從事二手房買賣和新房的銷售代理。“互聯網對我們的沖擊很大,我們這個行業屬于信息服務,必然要引入互聯網思維。”黎明楷說。
談到轉型升級的挑戰,黎明楷表示,很多時候來自公司內部的困難甚至多于外部。企業轉型時,會有很多員工不愿意轉。這樣的員工分為兩類:一類是年齡大的員工,學習能力偏低,難以掌握新的技能,所以他們會潑冷水,提很多反對意見;另一類是還沒有從他的成功經驗中醒過來的人,他們還認為過去的方式就很好,不需要轉型。
“通過創新來創業”,這是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對新大陸發展歷程的總結。20年前,幾名科技人員白手起家創立了這家公司,從做產品到做產業,發展到今天掌握行業核心技術,新大陸在創新的路上越走越開闊。王晶回顧說,新大陸最早做銀行移動終端,給移動運營商做過軟件開發,又延伸到做高速公路信息化系統,直到今天自主研發了二維碼核心技術。這些年的發展,我們始終沿著通過創新來創業的思路在走。
堅持創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王晶講起了當初做二維碼開發時的一件事:“2000年,我們在深交所上市,跟人家說我們在做二維碼開發,對方說你們不要跟我講,我根本就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而當時在中國大陸連二維碼技術相關的教科書都沒有,我們只能靠創新的堅持和自主研發的堅持來攻克這項技術。”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今天再說到二維碼已經是廣為人知。王晶說,“現在進入互聯網+物聯網的時代,從線上到線下已經成為趨勢,而這其中二維碼是核心技術。我們通過創新升級搶占了價值鏈的高端位置。”
世界正進入工業4.0階段,這意味著信息數據化時代的到來。對此,王晶的觀點是,企業要適應科技創新帶來的變化,互聯網的核心在于去中心化和把碎片化的東西整合起來,企業只是互聯網上的一個個節點。我們必須通過科技創新才能在互聯網模式下找準自己的位置。
用舊的地圖是找不到新路的,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高科技行業,堅持創新、不斷升級是不變的主題。這是3位企業家的共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