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福建省光彩事業促進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陳娟 發布時間:2013-7-22
光彩事業是一項溫暖人間、受人贊頌的事業,是民營企業家報效社會、體現精神追求的重要平臺。福建省第三屆光彩事業促進會已經走過了五年的歷程。五年來,省光彩事業促進會與民營企業家們攜手共進,以扶貧、公益、慈善三大光彩工程為載體,推動我省光彩事業蓬勃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實施光彩事業項目2668個,投入資金79.96億元,吸收就業20.142萬人,帶動26.796 萬人脫貧致富。
數字背后,光彩事業的領域不斷拓寬。扶貧濟困模式創新不止、光彩品牌亮點閃耀、援疆工作和組織建設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績。
伴隨著輝煌,一篇篇由省光彩會與企業家們共譜的光彩樂章真情流淌,久久回響——
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四川雅安地震、閩西北特大洪災……廣大閩商慷慨解囊,給受災企業送去救命資金,為家園重建鼎力相助,帶去新生的希望。
面臨失學的孩子拿到光彩助學金,來信動情地說,“我們得到的不僅僅是資助,更是一份生活的勇氣”。
……
貧困的家庭,通過項目資金、就業的幫助走上了幸福之路,愁眉不展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
光彩事業的一場場活動,激動人心。光彩事業的一個個項目,帶來生機。光彩事業的一項項成就,贏得社會的高度贊譽。福建省光彩事業五年路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獲得了中國光彩會的表彰。
大道無窮 創新不止
“實施扶貧開發,促進共同發展。”這是省光彩會始終堅持的主題任務。
面向“老、少、邊、窮”地區的扶貧事業,包羅了開發資源、興辦企業、培訓人才等內容,是一項系統的慈善工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秉持這種理念,我省光彩事業運用民間渠道,采取市場化方式,深入推進“同心?海西春雨光彩行動”。與此同時,創新不止,探索出了民企聯村、農業產業化拉動、非農產業帶動等多種模式,走出一條利民利企共同發展的扶貧新路。
通過幫扶,甩掉“貧窮”大帽子,南平市光澤縣鸞鳳鄉大羊村的村民是獲益者和見證者。
以往,大羊村高家坑組的村民大多外出打工謀生計。2009年,南平市工商聯發起民企聯村活動。隨著福建省圣農實業有限公司投資2400萬元、占地70畝的現代化的養雞場在高家坑建成投產,村民們搖身變成產業工人,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拿工資了。
農民得到就業崗位,企業獲得發展必需的土地資源、勞動力等要素。企農實現雙贏、聯利連心。
不止南平,如今多種形式的扶貧濟困活動在八閩大地遍地開花。
福州的“榕商聯村”、三明的“商會蘇區行”、香繽集團有限公司許明金在省光彩會第1位設立5000萬元專項扶貧基金……全省各地光彩事業做法迭出;南平的圣農集團、漳州的紫山集團、廈門的銀鷺集團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熟練運用“公司+基地+農戶”和“訂單農業”等模式,把資金、技術、人力、物力投向農村,省光彩會倡導的民營企業家“上山下鄉”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出了豐碩成果,實現了企業和農村的雙雙發展。
“造血式”扶貧是省光彩會積極推動的又一項活動,主要在龍巖、寧德、三明、南平等市的32個縣開展。采取給資金、給技術、找項目的方法,幫助數千戶農村貧困家庭找到短、平、快的生產性脫貧辦法,幫扶對象戶年均可增收2000元-8000元,扶貧效果顯著。
特色項目 亮點閃耀
創品牌、保品牌,不僅是對企業經營的要求。我省光彩事業在蓬勃發展當中,也同樣重視品牌效應。
以民生為先,促進共建共享。五年來,省光彩會團結引導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創建了一批特色鮮明、影響廣泛、效益顯著的公益項目,不斷推進統一戰線“同心”品牌建設。
“光彩助學”活動,是“同心”品牌中的一塊金字招牌,重點幫扶蘇區、老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新入學大學生。
去年8月份,“同心?海西春雨光彩助學助教”捐助儀式在福州舉行,參與活動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總計捐助金額141萬元。這筆資金用于捐助來自三明、南平、龍巖、寧德等4個設區市老區、蘇區、少數民族地區的256名貧困大學生以及政和縣、連城縣、霞浦縣的26名困難教師。
春節前夕,這批受資助的學生有不少人給省光彩會的工作人員寄來節日的賀信,介紹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情況。來自南平光澤縣的鄧智龍同學誠摯地寫道:“我也要像你們一樣,關心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知道,即使遇到困難,背后還有很多人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