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人民網—中國經濟網 記者:董碧娟 發布時間:
嘉 賓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副主席 李冬玉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市長 包滿達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慶達投資集團董事長 孫太利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區委會主委 錢學明
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 王晶
全國政協委員、星牌集團董事長 甘連舫
記者:新型城鎮化應該如何定義?
李冬玉:首先,要明確未來5年至10年城鎮化的重點人群和重要區域。重點人群是長期在城市居住生活,但家屬、住房、社會保障等不在城市的人群;重點區域是城市或是經濟社會發展條件較好的縣城。其次,要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的政策性障礙,比如土地、戶籍、資金等問題。總之,城鎮化一定要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把對城鎮化質量的重視放在對速度的重視之上。
包滿達:新型城鎮化要突出體現產業支撐,要進行全面的規劃,把產業功能、城市功能和生態功能融為一體。要注重培育產業、培育龍頭企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并注重生態環境保護。
錢學明:新型城鎮化首先要解決人的城鎮化,也就是解決住房問題;二是破解整體拆遷難題;三是新農村建設問題。
孫太利:新型城鎮化應是集約、節約、智能、低碳、綠色、生態的城鎮化,應該把人的城鎮化、物的城鎮化、土地的城鎮化這三者關系協調好。
甘連舫:新型城鎮化應該以人為本,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政府來做規劃主導,有一整套產業規劃以支撐地方經濟發展,保證人們的幸福指數。
王晶:一是要注重戰略和規劃;二是在蓋房子時真正為農民的出路著想;三是要結合當地的農業、產業及文化特色發展縣域經濟;四是要注重提升人的素質,包括技能、文化等。
記者:該如何避免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房地產化傾向?
李冬玉:應該嚴格限制征地范圍,讓土地的使用者和所有者去協調補償問題,以減少政府的行政成本和行政風險。
包滿達:應加強城鎮建設的宏觀調控,實現城市化科學理性的發展,不宜過多地強調城市化率。
錢學明:要有產業基礎,保障人們就業;要以解決住房問題作為切入點,比如設立政策性的住房優惠貸款;在土地問題上,要做到爭取少拆,甚至不拆;還要注重城市和農村的互動。
孫太利:一定要防止空心化,應重視城市建設的有效性、穩定性和持續性,在住房問題上要有特色,打造出文化來,要讓農民有幸福感。
甘連舫: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要以市場為導向,吸引外資企業、非公經濟等各種所有制經濟體進入小城鎮。
王晶:要合理化使用原來浪費的資源,以及還沒有使用的資源。如果一些地方目前不夠條件,或者還不需要蓋房子,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比如電、網絡、電視,甚至金融基礎設施及商業網點。
記者: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涌入城市,如何確保公共服務資金的充足?
李冬玉:應該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生產力,使他們能夠通過轉讓或是承租家庭的新型農場來獲得進入城市的啟動資金。
孫太利:通過政策拉動民間資本,降低相應的門檻。要加大金融改革力度,避免通過高利貸融資進行城鎮化。
錢學明:應該運用市場化手段,通過經濟杠桿來實現新型城鎮化,這就要考慮到東西部城市之間的統籌發展,以及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
甘連舫:各個省市應成立小城鎮的發展基金,這種基金不是扶貧基金,而是扶持產業內有前景的企業。
王晶:企業及社會資金是很有意愿投資的,關鍵是地方能給這些投資帶來何種機遇。因此,政府在進行城鎮化建設規劃時,應該考慮能夠生成哪些機會,來跟社會資本方形成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