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峽之聲網 發布時間:
兩岸政商人士在出席19日下午紫金山峰會“兩岸雙向投資專題論壇”上分別圍繞“優化兩岸雙向投資環境”和“善用兩岸產業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兩大主題開展了熱烈討論。兩岸企業家形成共識,共同培育良好的雙向投資環境至關重要,需要雙方共同維護。
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劉憶如認為,陸企赴臺投資為何熱情度不高,最重要的在于陸企在臺灣“人生地不熟”,對臺灣地區環境等因素的不了解,因此找不到可以在臺投資互補的空間。臺灣除了高科技產業,還有很多多元產業的面向可以與大陸產業做結合。國際環境的變遷帶來的亞洲的變遷,也帶來兩岸之間的改變,兩岸都有不同的情況,應當注意搭配不同的產業。
劉憶如強調,更為重要的一點,臺灣應該改變過去對待陸資審慎的態度,在開放方面要加快腳步,清楚認識到和大陸的企業界緊密結合,可以提升抵御經濟不景氣的風潮。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李劍閣董事長認為,臺灣最近發布的“經濟動能”方案對大陸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改善契機。首先,活化金融的有序發展,發展具有兩岸特色的金融業務,推動臺灣個人理財的平臺;其次促進投資,推動建設,擴大招商,吸引他國資金投入公共領域;此外要放寬臺灣境內的投資法規,鼓勵雙向投資。
大陸首家赴臺投資企業福建新大陸集團總裁王晶認為,臺灣識別產業發展較早,但主要依賴于歐美市場,沒有核心技術,現在臺灣企業也開始代理大陸企業的產品。目前新大陸攜手臺灣知名知識產權咨詢公司世博科技集團,開展了知識產權專利布局工作,圍繞二維碼解碼芯片提出了120項專利申請。
王晶坦言,借助臺灣這一“跳板”,新大陸的業務已遍及歐美地區,產品開始行銷全球各地,臺灣成為企業面向全球服務的中心。新大陸正與臺灣中華電信等多家島內實力企業合作,開發與物聯網相關的應用。但在臺灣投資,也會面臨一些實際困難,王晶告訴記者,如在一些投資領域對陸資企業或陸資企業占投資主體的企業都有限制,她希望臺灣相關部門可以適度放寬限制,營造企業在臺發展的寬松氛圍。
在大陸投資發展20余年的法蘭瓷公司一直堅持走兩岸企業合作發展之路,積極參加上海中華藝術宮的改造工程,同時與大陸的新華書店攜手打造具有人文氣息的“法蘭咖啡”。董事長陳立恒認為,兩岸企業攜手合作發展可以對接互補,臺灣的人才、國際觀和創意與大陸的人才、資本、市場對接合作,可以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形下“另辟蹊徑”尋找到新的市場空間。
兩岸的企業家們在論壇上形成共識,良好的雙向投資環境需要兩岸企業家共同打造和維護。兩岸經濟往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兩岸間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與《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等都為優化兩岸雙向投資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開辟了嶄新的前景。兩岸企業家要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結束、歐債危機仍在持續、世界發達經濟體復蘇步履維艱等國內外復雜而嚴峻的挑戰,共同維護投資環境,推動兩岸企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