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業邦》雜志 作者:劉巖 發布時間:
不賣系統,轉而提供整套運營服務,這種做法能復制嗎?
消費者在互聯網下訂單后,帶著含有產品信息、服務時間、服務地點的二維碼電子憑證去找線下商家,商家接受二維碼訂單信息后,將訂單信息還原出來——上海新大陸翼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翼碼)從事的就是這種業務,以二維碼電子憑證的形式,為O2O交易搭建平臺。
翼碼提供的服務涉及團購、積分兌換、電子優惠券等上百種,目前它已經與中國移動、麥當勞、銀聯等數千家企業建立合作,不止做應用,還會為客戶做全套運營。
如何想到這個生意?
翼碼創始人、話劇狂熱愛好者萬青一開始做二維碼電子憑證,純屬是為自己買話劇門票時圖個方便。她一直覺得現場排隊買票、電話訂票后再等票的方式非常浪費時間。做支付出身,又了解二維碼、RFID電子識別技術的她開始琢磨,如何能做到“不用見面交易,又能現場看話劇”?于是她便想到了將交易后的票務數據信息編入二維碼,再以彩信的形式發送到手機上。消費者憑借這種二維碼電子憑證可直接到商家享受服務,既安全又方便。
2004年,她便提出了“二維碼電子憑證”這個新鮮概念。2006年翼碼成立,開始做電影票的移動訂購,并且六年來不斷地開拓新業務。但令萬青多少有點遺憾的是,由于話劇票務實行項目制的特殊性,她夢想中訂話劇門票的想法一直未能實現。
創新點在哪里?
不同于賣電影票、旅游門票等在某一領域做垂直應用的公司,翼碼更傾向于做一位運營商,幫各種類型的O2O交易構建業務模型。在這個模型中,翼碼還要負責設備的安裝和維護、IT系統的支撐、訂單處理等運營服務,還要站在商家一頭,為其尋求線下資源,比如它曾撮合中國移動的積分商城和麥當勞達成合作,用積分兌換漢堡。
據萬青總結,翼碼的電子憑證適合一切“不見面(即‘線上’)交易,見面(即‘線下’)受理”的業務模型。而電影票、SPA、足浴等幾乎所有的生活服務類產品的交易都屬于此范疇。
與同行相比,優勢在哪里?
地鐵站里面“一號店”等商家的二維碼僅是一個應用,而“我查查”也在做掃描條碼應用再進行比價,還有些公司做二維碼應用和終端機,然后賣給商家。
但翼碼的特長是運營,這在行業中并不多見。據其聯合創始人、產品部總監林縉介紹,翼碼不賣IT系統,靠收取服務費盈利。它按照服務網點的數量或訂單的數量收取服務費,在某些特定業務中,按照扣率分傭金。這需要翼碼科技既要建立自身的計費系統,又要做好被服務企業的對賬業務系統。
萬青認為,翼碼的另一個競爭力在于它六年來形成的“跨界”能力。線上企業如淘寶,線下企業如麥當勞,均為翼碼服務的商戶。服務商包括大集團與小商戶,它們的思維模式、處事方式均不同,需要運營商輔助它們促成訂單和銷售。
如何實現服務的可復制性?
翼碼還打算將服務復制到各地。林縉稱,翼碼會先按照企業需求完成系統開發,再到各地的分支機構設置運營中心,與當地商戶洽談。
翼碼的員工來自五花八門的行業,如餐飲、電影院線、化妝品、旅游等領域。根據業務需求,他們會研究電影票如何賣、訂餐如何管理等行業規則。六年的積累讓翼碼形成了一系列標準作業流程,單純圍繞裝機、拆機、現場培訓、接電話等就有若干個標準流程,新員工只要按照模塊操作就可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