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數控信息網 發布時間:
醞釀近一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正在發布前夕。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透露,工信部牽頭制定的“四個半”規劃(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生物醫藥規劃)已經上報,正在等待發布。如果不出意外,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后,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將陸續出臺,在年末掀起一輪政策浪潮。
根據規劃,在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將成為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成為先導產業。七大產業鏈將推動中國在未來十年進入一個新的產業周期。
據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總報告由國家發改委負責撰寫。具體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由相關部委牽頭,新能源規劃由國家能源局牽頭;節能環保規劃由發改委牽頭;其他多個新興產業規劃由工信部牽頭。事實上,下半年有關部委已經將各自負責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內容上報,但由于種種因素,至今未發布,不過現在距發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目前有兩個比較好的時間窗口,一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后,給明年經濟工作定調;二是明年“兩會”前后,在通脹和經濟增速繼續回落后,選擇發布,表示將對政策進行進一步的調整。
資金及財稅政策將相繼出臺
在規劃出臺前后,一系列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措施也將相繼出臺,首要的就是資金的支持。在第十三屆高交會新聞發布會上,物聯網龍頭企業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由新大陸發起的福建物聯網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已經由國家發改委批復,這是中國第一家由中國政府出資,由物聯網先行企業——— 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成立的物聯網基金。
據了解,在其他戰略新興產業領域中,類似由政府參與出資、由企業牽頭的新興產業創投基金將會相繼獲批成立。
而對于千呼萬喚的戰略新興產業財稅支持措施也正在制定過程之中。有關部門已經就戰略新興產業財稅政策進行了大量的調研,財政部、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也對此進行了研究和論證,目前已完成,預計很快就會推出。
助推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
還是在一年前,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吹響了戰略新興產業的進攻號角。經過一年的調研和醞釀,一系列規劃已經制定成熟,配套政策措施也在緊張制定過程中,進入“十二五”第二年,戰略新興產業規劃的推出已經箭在弦上。羅百輝表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將在未來幾年逐漸形成和完善,對我國經濟和新產業周期的形成產生積極效應,推進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
按照近幾年我國GDP發展速度及規模測算,預計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約4.3萬億元,2020年將達到11.4萬億元。為實現國務院提出的發展目標,預計戰略性新興產業在2011年至2015年間要實現24.1%的年均增速,2016至2020年要實現21.3%的年均增速。如果這一速度實現,無疑將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十年最大增長點。
新興產業落地搶占發展先機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興產業已經成為當今國際社會廣泛流行的一個新概念。如何發展新興產業已被世界發達國家作為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我國也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2010年10月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目前各地政府正在為新興產業落地搶占發展先機,并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規劃、圈地、籌資、招商等工作。一方面,從中央到地方能夠緊跟世界潮流,做出快速反應,這說明中國已經具備了在世界經濟重大轉型期,對發展機遇的把握與應對能力。另一方面,從已經興起的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新時代的高度看,我們對新興產業的認識和定位仍有待提升和改進。
從發展生態經濟的高度看,目前我們所確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兩個方面的明顯不足:一是未能從建設生態文明和生態經濟的高度來確定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雖然也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并沒有對“未來經濟社會”給予明確的回答。正是由于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定位的不具體、不明確,由此在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功能定位上,更多地強調了新興產業對未來經濟增長的戰略性推動作用,而對新興產業推動經濟形態從工業經濟向生態經濟轉型上的戰略作用并沒有凸顯。二是缺乏從未來的消費方式變革和新興市場發展的要求來確定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內容。目前所明確的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車等七個領域的產業,主要是突出了這些產業的技術優勢。那么這些具有技術優勢的產業是否一定具有新興市場的優勢和滿足新消費的優勢?這有很大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從推進生態文明和生態經濟建設的戰略高度,對新興產業的界定應突出三個標準:一是新興產業必須是具有新模式、新運行機制的產業;二是新興產業必須是適應未來新興市場和新消費方式需求的產業;三是新興產業應當是充分發揮中國稟賦優勢的產業。特別是從推進生態經濟模式創新來看,未來新興產業的模式特征應當是:“成本內化的產業”。把未來新興產業定義為成本內化的產業,是因為支撐目前工業經濟的產業大都屬于“成本外化的產業”。由于在目前市場競爭決定的成本計算體系與交易機制中,對使用不可再生資源的工業化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環境污染的成本,不能有效地內化為企業的成本,由此工業化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的外化成本成為工業經濟發展越來越無法承受的負擔。不可再生資源的有限性與生態環境污染造成的外化成本,構成了工業經濟發展不能突破的自然邊界。而目前興起的新能源革命,最具有革命性的變革,就是使未來生態經濟成為沒有外化污染成本,或者將外化污染成本最大限度降低的經濟。按照上述提出的界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三個標準,支持未來生態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應包括以下四類產業:
第一類是傳統工業生態化產業。所謂傳統產業生態化,就是目前通過技術創新和流程改造達到循環經濟要求的以“3 R”為標準的經濟,即能耗的減量化、資源再使用和再循環的標準。由于傳統工業產業生態化,是在缺乏新能源支持下的改造性產業,對于傳統工業產業所造成的成本外化問題,只能是某種程度的改造。而且這種改造是為了降低外化成本,必須付出另外一種成本的改造。所以傳統產業的生態化,不會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必須在國家法律、標準、政策約束或激勵下進行。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產業生態化,仍屬于外部治理的產業,是傳統工業經濟向生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過渡性產業。
第二類是新能源產業。所謂新能源產業,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生產新能源的產業以及與新能源產業發展相關的新材料、信息技術產業等;二是使用新能源的產業。如新能源交通、新能源家電、新能源農業等。新能源產業是替代傳統能源的產業,從根本上解決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所形成的成本外化的問題。雖然新能源產業仍然存在著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有排放和能耗,但這已經不是構成新能源的主體產業。如風能或太陽能發電,雖然所使用的設備也有能耗,但這種能耗對于發電過程中的零排放而言,只是很小的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講,新能源產業才是滿足生態經濟要求的成本內生化的產業。
第三類是滿足低碳消費的生態產業。這是目前我們在推進新興產業發展中被忽略的方面。圍繞滿足低碳消費形成的生態產業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滿足生態住宅、低碳交通、低碳家用電器的產業。生態化住、行、用的需求將會帶動新能源住宅、新材料、新能源供暖、新能源空調、新能源電器、新能源交通等一系列新興產業的發展。二是滿足生態化吃的食品產業。目前以工業化、化學化方式生產的糧食和食品,不僅生產過程是一個高污染的過程,而且在消費過程中還會帶來許多食品安全的風險和代價。如何推進生態農業、生態化食品產業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三是滿足健康休閑和精神需求的新型生態化服務業。新興生態化服務業,包括休閑旅游業、文化娛樂業、健康保健業等。這些產業不僅本身是沒有污染的低碳產業,而且這類產業的發展對于目前不斷膨脹的物質消費、超出實際需求的高能耗消費等具有抑制或替代功能。大力鼓勵基于低碳消費的新興產業,使生態經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本經濟、民生經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不可忽視。
第四類是中國傳統民間手工業。我們之所以把中國民間手工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基于這樣幾個原因?押一是適應低碳消費、文化消費與生態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長期以來在工業化浪潮下退出歷史舞臺的民間手工業,出現了復興大勢。二是中國民間手工業是屬于典型的沒有污染、沒有成本外化的生態產業。它是具有文化創意含量,以人工為動力,以大自然中的草、石、金、木、土等為原料的生態產業。三是中國民間手工業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載體。最近幾年中國民間手工業之所以表現出新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國民間手工藝與手工業產品,負載著中國鄉村獨特的歷史與文化遺產,是一種可以慰藉工業時代人的心靈、給人以真善美享受的文化產品。四是民間手工業的戰略意義,不僅是生態產業,而且是富民、養民的產業。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負載著諸多內涵的中國民間手工業產品,不僅不會消失,而且會借助中國文化的復興,走向市場、走向世界。
上述四類新興產業,不僅對全面系統推進中國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建設具有戰略意義,而且對在發展生態經濟中振興中國傳統文化、發揮中國自身競爭優勢,滿足民生發展,推動城市與農村、大中小企業積極參與等方面,也具有重大戰略功能。
10萬億元砸向七大新興產業
據透露,七大新興戰略產業將在未來5年獲得戰略產業投資約10.8萬億元人民幣。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兩類發展目標:成為先導產業;培育支柱產業,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產業。
按照慣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12月初召開,明年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將初現端倪。最近密集出臺的產業規劃方向主要集中于傳統制造業的升級和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兩方面,和“十二五”規劃的關系較緊密。若經濟會議對上述消息予以確定將對相關的行業及龍頭公司構成利好。
21日上午召開的東莞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審定并原則通過了《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根據規劃,高端新型電子信息、LED產業、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這些將是東莞未來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方向。其中,高端新型電子信息、LED產業、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為近期重點突破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為長遠培育發展產業。
規劃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定位,即經過5~10年或更長一段時期的努力,把東莞市建設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導區,世界級高端電子信息、太陽能光伏、電動汽車及其配件制造基地,全國物聯網產業中心,與廣州、深圳共同構成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
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東莞市將規劃建設東莞城區和松山湖為中心的兩個研發創新中心、以東莞城區為龍頭的西南翼主體產業發展組團、以松山湖為龍頭的東南翼主體產業發展組團。具體而言,研發創新中心將依托廣州和深圳兩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構建“廣佛創新圈”和“深港創新圈”形成的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創新軸的兩個核心城市,西面利用廣州東部科學城、中新知識城大發展契機,推進東莞市西部區域對廣州產業與先進技術的承接,南面推進松山湖對深圳高端產業與技術的承接,推進東莞市成為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創新軸關鍵一環,在高端新型電子信息、電動汽車、LED產業、太陽能光伏、生物制藥、新材料等產業研發水平與創新能力的提高,形成輻射帶動東莞的兩個“創新源”和“動力源”。
東莞兩大主體產業組團
東南翼
以松山湖、橫瀝、東坑、企石、常平、大朗、塘廈、清溪、黃江、鳳崗、謝崗、長安等鎮為主體,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基地,重點發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業、LED產業、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
西南翼
以東城、南城、厚街、石龍、石碣、高埗等鎮為主體,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與制造基地,加強與廣州東部工業區、廣州科學城與廣州中新知識城建設的互動,重點發展新型顯示、LED封裝、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高端服務。
高端新型電子信息、LED產業、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這些將是東莞未來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方向,昨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審定并原則通過《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會議還通過了其他三個規劃。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主持會議。
建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導區
根據規劃,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是:高端新型電子信息、LED產業、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其中,高端新型電子信息、LED產業、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為近期重點突破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為長遠培育發展產業。
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爭取突破2500億元產值。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定位,規劃提出,經過五到十年或更長一段時期的努力,把東莞建成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導區,世界級高端電子信息、太陽能光伏、電動汽車及其配件制造基地,全國物聯網產業中心,與廣州、深圳共同構成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
形成東南、西南兩翼產業布局
規劃不僅提出了未來發展目標和方向,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布局作出前瞻謀劃。記者獲悉,我市將規劃建設東莞城區和松山湖為中心的兩個研發創新中心、以東莞城區為龍頭的西南翼主體產業發展組團、以松山湖為龍頭的東南翼主體產業發展組團。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