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在線 記者:李曉萍 發布
近三千名全國人大代表正在討論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至2015年)綱要(草案)力圖勾畫出中國未來五年更綠色、幸福的發展路徑。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員在北京解讀該綱要,表示對未來五年經濟增長指標并未作出強制性約束,而是要著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民眾共享發展成果。
對多數中國公眾來說,“物聯網”只是一個新名詞,就像十年前設想今日抱著IPAD聽最熱門的圖書朗讀一樣飄渺。但做物聯網研發的王晶女士卻很有信心,“我的公司隨著國家大力發展綠色、新興產業找到了一片新大陸。”
王晶說:“十二五對我們這樣的企業是非常難得的機遇期,非常難得。我的企業處在不斷變革和戰略調整過程,人才、技術、產業整合以及戰略方向都是在過去十幾年完成的,現在是跨越式發展階段。我們想借助這個機會有所作為,成為中國物聯網領軍企業,也成為世界領域領先企業。”
王晶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東南福建省一家名為新大陸科技集團的總裁,這家有17年歷史的公司目前客戶已經涉及通信、航空、食品安全溯源等,按她的話,“幾乎在所有的行業都能看到我們的影子。”公司4000多名員工中有三分之二從事技術研發,去年他們發布了全球第一顆二維碼解碼芯片,一種廣泛應用在物流、金融、交通等領域的新技術。
這正是中國想要發展的領域和追求的目標,依靠科技和自主創新實現經濟增長,更有質量和效益,更清潔綠色。
中國經濟保持了連續三十多年快速增長,最近五年GDP年均增長達到11.2%,去年GDP總量超過39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4000美元。
而目前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并未對經濟增長速度提出約束指標,只用“預期年均增長7%”,很多地方政府此前也調低了GDP增速。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說,注重質量而非速度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導向:“按照我們對十二五期間發展的導向,我們應該把發展的重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要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因此,我們現在對經濟增長的指標沒有做出強制性的安排,而是從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要互相攀比。”
一方面是淡化GDP增速,另一方面是強調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綠色”的約束性指標項目更多,更加嚴格,比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從2010年的8.3%提高到2015年的11.4%;森林增長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都有更詳細要求。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將更顯著,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預計要達到3.3件,而2010年僅有1.7件,增長近一倍。
張平說,這是中國對自身和世界的一種責任:“對中國來說,在發展的進程中,資源環境的約束仍然很強。我們在已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還要繼續做出艱苦的努力,這既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我們向世界作出的承諾。”
在實現清潔發展的同時,人大代表們正討論的規劃綱要也積極回應了公眾關心的話題。參與“十二五”規劃綱要起草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說,在這份規劃綱要中,改善民生是內容最豐富、措施最具體的:“十二五規劃從開始編制,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整個規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公共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公共文化、住房保障(等)九個方面。不管你生活在東部,還是生活在西部,不管你居住在農村還是城市,政府都要提供同樣水平的公共服務。”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實力上升和發展觀念的進一步完善。
辛鳴說:“發展為人民、成果讓人民共享,這個理念在全社會已經確立了。過去的經濟增長方式強調總量,特別注重蛋糕做大,對如何保證蛋糕分配到每個民眾手里考慮不多。現在要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注重服務民生的建設,要讓人民群眾不花錢或者少花錢就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務,讓他們掙的錢越來越多,不必要花的錢花得越來越少。”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表示,在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并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將正式發布十二五規劃內容。
張平說:“我們的目標是:給人民一個更加良好的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