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脹和增長之間,預調微調的天平正在向增長傾斜。
“現在,經濟下滑的風險已經大于通脹風險,調控不能長期化,否則經濟就會硬著陸,影響就業。”一位近期參加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座談會的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2月15日,在隨后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總理部署了今年重點改革的八個領域,其中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榜上有名,將積極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的小型金融機構;合理引導民間融資,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作為主要推進方向。
“聚焦小微企業生存,關注民營經濟,這既透露出政府對于經濟增速的擔心,也能體現對民生領域的重視,因為就業問題、工資問題等主要的矛盾就在于這些地方。”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說。
由決策層傳遞出的信息顯示,不僅貨幣政策,其他宏觀經濟政策預調微調腳步也在加速,兩會前后政策調整輪廓正顯現出來。
經濟回落觸發微調時機
送走春節,2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壓力開始減輕,機構預測或出現大幅下跌。
作為對物價有專門研究的官員,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隨著翹尾因素的削弱,蔬菜、豬肉等價格也在逐步下降,2月CPI將會有明顯地下降,應該能夠回落到4%以內,甚至可以達到3%。
盡管物價回落降低了通脹預期,經濟增速下滑仍令市場擔心。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從現有的數據中,可以推測出中國投資需求正在顯著下降。
1月當月進出口同比增幅雙雙出現負增長,其中進口1226.6億美元,下降15.3%。
他分析,由于中國的進口品包含大量的工業原料,和投資活動密切相關,進口下降雖可以由季節性因素解釋,但仍顯示企業的投資預期有所減弱。從遠期看,投資需求的下降或導致未來進口增速出現持續下降。
匯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向記者表示,由于外部市場走弱、國內需求疲軟,預計一季度制造業生產活動仍將繼續放緩,一季度GDP增速可能回落至8%左右。
而GDP增速為8%也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重要節點。
“今年的政策風險很大,其中一個是房地產的調整,如果政策不當,房價出現大幅下滑,將會帶動鋼鐵、建材、家居等上下游產業下滑,帶動GDP輕松跌破8%, 因此及時進行預調微調非常重要。”前述參會人士說。
民資準入提速
剛剛公布的經濟數據中,另一個引起廣泛關注的是信貸數據。
據央行統計,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381億元,這略低于市場此前普遍超過8000億元的預期。與前兩年同期均在萬億元以上的規模相比,有一定規模的縮減。
同步縮減的還有人民幣存款。1月人民幣存款減少8000億元,同比多減少7800億元。1月份,M2(廣義貨幣)余額85.58萬億元,同比增長12.4%,比上年末低1.2%;M1(狹義貨幣)余額26.99萬億元,同比增長3.1%,比上年末低4.8%。
M1的增速正在接近經濟衰退時期的水平,從貨幣運行數據上正在出現經濟衰退的跡象。
貨幣增速跌幅超預期反映了實體經濟的困境。記者了解到在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座談會上,有企業反映,今年1月份的訂單下滑,上下游相關企業經營也遇到困難,建議國家高度關注,特別是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這一變化得到了決策層的關注。溫總理表示:“預調微調從一季度就要開始。所謂宏觀審慎的政策,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靈活性。”
在近期召開的一系列座談會上,溫總理指出,“如何應對今年的經濟困難。有兩個途徑非常重要:一是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二是放活民間資本,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此間多位參加上述座談會的人士向記者透露,金融領域創新與放開民間資本準入及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支持將是今年政策調整的一大看點。
與以往較為謹慎的表態相異,溫總理在會上明確指出,是要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等領域,這不僅能緩解經濟發展的困難,而且能夠推進整個事業的發展。
他強調說,“新36條”沒有落實,民間資本進入就遇到“玻璃門”、“彈簧門”。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實施細則制訂出來。
在總理座談會召開之后,工信部即發布了醞釀已久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將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培育和發展10個產業聚集區,100家以上骨干企業。
曾多次參與規劃討論和匯報的新大陸(000997)科技集團總裁王晶對記者表示,隨著規劃的出臺,未來一系列支持物聯網企業的財稅、金融等措施將會陸續出臺,例如物聯網專項基金的擴大等。
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看來,今年穩定投資將是保證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而官方投資正面臨著融資平臺困境等諸多限制,放開民間資本對穩定投資的功效可見一斑了。
“從流動性平衡的角度看問題,投資活動的減弱降低了對資金的需求,貿易盈余的恢復加大了對資金的供應,再加上經濟名義增速下降帶來的影響。”高善文解讀說,這意味著正在進一步接近流動性由緊到松的轉折點。
房地產調控存爭議
眼下,通脹與增長之間的博弈,圍繞房地產政策的調控,已經日趨激烈。
2月9日,安徽蕪湖市政府出臺了“免契稅、補貼錢、送戶口”等一系列樓市新政,被業內譽為打響“龍年政府救市第一槍”,但這一新政出臺僅四天便被叫停。
“房地產業調整是最大的下行風險所在,房地產政策是否以及何時會放松仍然是最關鍵的問題。”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如是說。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