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樊哲高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聯合福建、廣東、浙江3省出臺《海峽西岸經濟區先進制造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明確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促進兩化深度融合,推動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扶持重點骨干企業發展,推進產業集聚和優化升級。福建省信息化局局長盧增榮表示,將力爭經過5年努力,初步使福建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
增強電子信息競爭力
電子信息產業是先導產業,同時也是先進制造業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福建將大力發展高性能專用芯片設計等基礎電子產業,培育壯大計算機和網絡產品、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產品、新型顯示產品、數字視聽產品、LED和光伏產品、電子元器件和材料等產業集群,在做大產業規模的同時,促進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向高端發展。
新型顯示是下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也是福建的優勢所在。未來將以廈門火炬、福清融僑等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為載體,以友達光電、華映光電、宸宏電子等企業為龍頭,加快承接臺灣平板顯示產業轉移。鼓勵骨干企業向TFT-LCD產業鏈上游延伸,引進液晶面板項目,提高面板前段工藝、LED背光源及模組、驅動和控制IC設計封裝測試等技術、關鍵零組件的本土化配套能力。突破觸控面板等關鍵核心技術,擴大觸摸顯示產品生產規模。積極引進OLED、電子紙(E-paper)、激光顯示、柔性顯示、三維顯示和微型投影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掌握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主動權。
在三網融合的帶動下,福建把計算機網絡產品和通信產業制造放在重要位置。記者了解到,以星網銳捷、新大陸、萬利達等企業為龍頭,依托廈門、福州、泉州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福建重點培育和建設具有自有核心技術的計算機、計算機外設、各類終端和網絡產品,積極發展智能終端。
同時,突出粵東地區無線城市群發展優勢,培育和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特色產業帶與后備增長極,形成技術創新的規模化應用產業集群。依托福州、廈門、泉州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鞏固直放站及系統設備、微波通信射頻組件等優勢產品,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關鍵技術以及TD-LTE、4G、寬帶無線接入等后續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