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峽西岸經濟區先進制造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發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4號)、《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結合福建省、廣東省、浙江省和江西省相關規劃,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主體范圍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溫州市、衢州市、麗水市,廣東省汕頭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陽市,并輻射至江西省上饒市、鷹潭市、撫州市、贛州市。規劃期限為2011年-2015年。
在《規劃》中提出從計算機及網絡產品、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產品、新型顯示產品、數字視聽產品、LED和光伏產品等五個方面,提高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抓住國家組織實施三網融合、新一代網絡、北斗導航衛星應用等重大工程建設的機遇,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強化集成創新,促進電子信息產品制造由外延型向內涵型、由加工組裝為主向集研發、生產、服務、應用一體化轉化,大力發展高性能專用芯片設計等基礎電子產業,培育壯大計算機和網絡產品、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產品、新型顯示產品、數字視聽產品、LED和光伏產品、電子元器件和材料等產業集群,在做大產業規模的同時,促進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向高端發展。
1、計算機及網絡產品
以星網銳捷、新大陸、萬利達等企業為龍頭,依托廈門、福州、泉州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重點培育和建設具有自有核心技術的計算機、計算機外設、各類終端和網絡產品,積極發展智能終端、基于“三網融合”的新型數字產品、支持IPv6的網絡設備等,重點推進臺灣和碩電腦、萬利達“三網融合”系列新型信息終端、福州計算機終端設備、星網銳捷網絡綜合安全監督設備、戴爾計算機等項目建設,建成東南沿海計算機及網絡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
2、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產品
突出粵東地區無線城市群發展優勢,利用中心城市與重點區域無線寬帶城市基礎設施廣覆蓋和主要產業園區,培育和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特色產業帶與后備增長極,形成技術創新的規模化應用產業集群。依托福州、廈門、泉州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鞏固直放站及系統設備、微波通信射頻組件等優勢產品,大力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關鍵技術以及TD-LTE、4G、寬帶無線接入等后續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形成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系統設備生產新優勢;推進對講機“模轉數”工程,形成數字對講機及系列對講終端設備規模生產和配套能力;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系列應用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帶動海西經濟區衛星導航定位和數據通信產品升級。重點推進莆田光谷光纖陶瓷插芯及光纖連接器項目、三元達4G家庭基站及網關項目、泰克通信WCDMA數字光纖直放站項目、大唐電信通信設備通信層接入系統項目等建設,著力打造以廈門、福州、泉州為重點的移動通信產業集群。
3、新型顯示產品
以廈門火炬、福清融僑等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為載體,以友達光電、華映光電、宸宏電子等企業為龍頭,加快承接臺灣平板顯示產業轉移。鼓勵骨干企業向TFT-LCD產業鏈上游延伸,引進液晶面板項目,提高面板前段工藝、LED背光源及模組、驅動和控制IC設計封裝測試等技術、關鍵零組件的本土化配套能力。突破觸控面板等關鍵核心技術,擴大觸摸顯示產品生產規模。積極引進OLED、電子紙(E-paper)、激光顯示、柔性顯示、三維顯示和微型投影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掌握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主動權,鞏固液晶顯示制造在國內的領先優勢。
4、數字視聽產品
以冠捷、廈華、萬利達、新大陸等骨干企業為龍頭,以專業園區為載體,著力突破數字視聽產品專用集成電路芯片、嵌入式控制軟件、數字視聽終端產品制造技術,重點發展高清數字電視、智能電視、3D電視、激光電視、短焦投影、便攜式微型投影、數字家庭智能終端、音響設備、新一代激光視盤機等終端產品,支持數字視頻編解碼(AVS)、數字音頻編解碼(DRA)、閃聯、E家佳等自主音視頻標準應用,大力推進數字家庭示范應用和數字家庭產業基地建設,形成集研發、生產為一體,產業配套較為完整的新一代數字視聽產品產業鏈,做大做強數字視聽產品制造業。依托溫州電子元器件產業基地、汕頭軟件園和龍湖萬吉工業區、潮南產業轉移園基地,突破高端關鍵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
5、LED和光伏產品
依托廈門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和漳州、泉州、龍巖、福州、溫州、揭陽、衢州、麗水等地的省級光電產業園,主動承接臺灣LED和光伏產業轉移,突破和掌握關鍵環節中的核心技術。重點開發外延片和芯片的新技術新工藝,實現LED模塊化生產,拓展功能性照明產品應用領域,提升液晶顯示用LED背光源生產技術,大力發展LED集成應用產品。加快發展低成本太陽能級硅材料提純、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等光伏產品的關鍵技術和工藝,提升光伏裝備配套能力,加速產業化進程,積極拓展多樣化市場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