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樊哲高 王慧芳 徐恒 通訊員:肖郁哉
今年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海西經濟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軟件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海西軟件”逐漸成為福建的名片。近日,《中國電子報》記者組在深入福建省福州、泉州、廈門三市采訪時了解到,福建省在依托軟件園區培育龍頭企業、發展新業態拓展新市場等方面取得成效,一系列新的思考和舉措得到業界的關注和認可。
龍頭企業擎起海西品牌
“海西”不但是一個地理標志,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象征和文化紐帶,承載著海峽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歷史使命。福建省提出打造“海西軟件”品牌,包含了哪些內涵呢?
培育一批本土龍頭企業,承接臺灣軟件產業轉移及對臺軟件合作,造就大批立志海西建設的高端軟件人才。這是記者在采訪中得到的“海西軟件”印象。
福建省信息化局局長盧增榮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近年來,福建省營造了良好的軟件產業發展氛圍,在政策、人才、資源等方面給予企業很大的支持和幫助,“海西軟件”影響力大幅提升,為福建軟件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本土龍頭企業是海西軟件的脊梁。今年“軟件百強”榜上,福州福大自動化、福建星網銳捷、福建新大陸、國脈科技、南威軟件等榜上有名。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全球首顆二維碼解碼芯片的發布,使新大陸核心技術得到進一步提升,用感知識別技術帶動物聯網發展。福大自動化副總經理黃啟漢告訴記者,工業自動化通用技術平臺(IAP)采用穩定的軟件架構和靈活多變的組態元件的融合,以適應各種工業自動化應用系統的需求,成為市場“殺手锏”。
記者了解到,為鼓勵軟件企業做大做強,福建省每年評選10家福建省軟件骨干企業,省市財政按該企業上年度對地方財政新增貢獻額給予等額獎勵,有力支持了骨干企業的自主研發。
企業的壯大,背后是優秀人才的支撐。在培養和引進海西軟件人才上,福建省使出“大手筆”,每年評選30名“福建省軟件杰出人才”,并給予重獎,對于引進的高層次軟件人才在生活、工作、職業規劃方面則給予優惠政策,近兩年已引進高層次人才39人。
在兩岸合作方面,依托福州軟件園和廈門軟件園,吸引臺灣相關軟件企業入駐,特別是福州軟件園正在興建的海峽軟件新城成為兩岸軟件業合作的亮點。福州市軟件園管委會副主任陳暉說,“新城”將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以及東南沿海最具影響力的高科技創新園區。
新興業態服務社會民生
軟件產業的發展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盧增榮說,福建鼓勵軟件企業積極參與、融入傳統產業的生產、制造、銷售、供應、企業管理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化建設或改造中。福州福大自動化就自主研發了F3協同管理平臺、工業自動化通用控制技術(IAP)平臺,將工業控制的上、下游企業,工業用戶和信息技術提供商有機聯系起來,實現工業自動化的控制系統軟件和硬件分離,極大方便工業控制中小服務企業為最終用戶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和快速響應能力。
此外,星網銳捷、福建南威、福建富士通已在云計算交換、云存儲、云計算資源管理調度系統、面向中小企業云計算應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并已推出相應產品。福建新大陸、國脈科技在二維碼、車輛識別等物聯網領域取得了先發優勢。
軟件新業態的發展表現出貼近社會服務民生的重要一面。福州鼓樓區政府辦副主任、數字辦主任王融告訴記者,鼓樓物聯網示范項目以福州12345平臺為支撐,以智能交通為重點,突出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公共安全、商貿流通、民生服務等惠民領域,重點做好智能交通管理、城市網格管理、社會治安防控、社區惠民服務、旅游自助導覽、移動電子商務等6類項目先行先試,建設海峽西岸省會智慧中心城市。福富總經理楊林稱,福富公司作為全國社區信息化云計算平臺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和合作運營商,上半年已經完成福建省平臺的建設,目前已在福建省600多個社區推廣,并計劃于年底完成全省2000個社區的推廣與建設。
新大陸食品智能溯源也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在商務部主導的“放心肉”工程大顯身手,實現從豬的養殖 屠宰 流通環節的全程可追溯。據了解,新大陸可追溯領域將有望拓展到所有農業產品和食品中去。而廈門易聯眾公司的民生網和民生服務終端,通過把金融功能集成到社保卡,使社保卡具有小額支付、社保、醫療等多種功能,方便民眾的出行和生活。(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