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福建-第九屆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
昨日上午,第九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在福州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作為一年一度“6.18”重要組合部分的兩岸人才合作交流項目今年呈現新亮點,一場由福建省公務員局、福建省人力資源開發辦公室主辦,麥斯特人才機構承辦的“閩臺人才共促福建企業發展”主題論壇直面兩岸職場,新大陸、福建東南汽車等福建品牌企業家、中國勞動保障報和臺灣旺報等兩岸媒體以及在閩工作的臺灣優秀人才代表等共同展開對話交流,揭開“大陸企業—臺灣人才”對接使用中碰到的種種迷惑。
作為本次承辦方的麥斯特人才機構創始人、總裁李妍菲女士在講話中提到,這幾十年以來,兩岸經濟發展的助推力源自于海峽兩岸所形成“世界工廠”的強大產業鏈,然而代工也是學習、掌握國際一流生產技術和品質管理經驗,是最終自創優質品牌的重要過程。如今,兩岸的企業已經今非昔比,紛紛從“代工”轉型走上獨立自主創品牌的道路,發展自己的產品鏈,并在國際上具有相當的競爭力。那么,我們不僅僅依靠廉價的勞動力,還有龐大的市場,透明開放的環境,更需要人力資源水平的提高,讓兩岸之間在產業合作、經貿往來的基礎上,擴大人才交流合作,提升兩岸人才的職業水平,實現臺灣人才本土化,本土人才國際化,更好地服務福建企業。
隨著近年來閩臺之間經貿交流往來的熱絡,大陸各種惠臺政策相繼出臺,臺灣人才到福建發展的意愿越來越高,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呈現出良好態勢。福建省公務員局人力資源開發辦公室紀檢組長董建洲表示,目前臺灣專業人才來閩從事專業交流已達200萬人次,閩地各類人才赴臺開展交流也已達5000多批次,近5萬人。
第一家進行兩岸產業合作的標桿企業,歷經15年臺灣人才使用經驗的福建東南汽車集團凌董以及第一家進入臺灣投資的陸企,并開辟出一番神奇事業的企業家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王董都是福建企業中使用臺灣人才相對好的典型代表。他們一致都覺得臺灣人才是具有較高職業素養、較強的執行力及較好的敬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