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春梅
如何吸引更多臺灣人才服務福建企業?如何克服水土不服,實現臺灣人才本土化?在“6·18”系列論壇之一閩臺人才共促福建企業發展論壇上,兩岸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人力資源管理專家齊聚一堂,齊商共榷。
“閩臺對接,人才先行。”麥斯特人力資源公司總裁李妍菲認為,隨著閩企經濟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高端人才之渴愈加凸顯。臺灣人才有較先進的管理理念,國際視野開闊,職業化程度較高,成為不少閩企“引智”首選。在“6·
“臺灣人才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較強的執行能力及較好的敬業精神,引進臺灣人才對福建企業發展大有裨益。”福建東南汽車集團董事長凌玉章、新大陸科技集團公司總裁王晶認為,由于先行一步的因素,臺灣人才更具國際觀,十分契合大陸經濟高速發展與全球融合的大趨勢。而另一方面,閩臺“五緣”優勢使他們比西方國家人才更加容易融入福建的經濟、社會生活。閩企老板要有容納天下的情懷,“引鳳”更要“留鳳”,兩岸攜手,在全球產業舞臺占據一席之地。
“縮小兩岸職場文化差異,實現零距離對接,對于臺灣人才、福建企業,以及兩岸人力資源機構來說,都是一門必修課。”李妍菲認為,由于臺灣企業國際化較早,公司管理運作相對制度化和規范化,習慣“量化管理”,而很多大陸企業在規范量化管理方面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階段,臺灣人才與閩企能否順利度過磨合期,決定兩者“婚姻”質量甚至企業未來發展。
冠捷電子(福建)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副總監鐘振文也認為,兩地人才成長環境不同,價值觀不一樣,因此在合作的時候難免會產生差異,出現矛盾。他建議,臺灣人才要想到大陸一展身手,除了帶著一身好“功夫”,更應該多了解當地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現狀,積極調整心態和自身定位,克服由社會環境、薪資水平、企業文化帶來的“水土不服”,以發揮更大的才能。
“大陸天地廣闊,大有作為。尤其是和臺灣具有‘五緣’優勢的福建先行先試,在吸引臺灣人才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省公務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突出引進臺灣地區高層次人才,推進閩臺人才交流合作,成為當前我省緩解重點產業或行業急需人才緊缺的重要途徑。
據介紹,根據我省日前出臺的《關于為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及團隊提供工作條件和特定生活待遇的若干規定》,我省將給予每位海外引進人才200萬元人民幣補助。引進人才落戶到園區創辦科技型企業的,由園區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場所,5年內免租金。引進人才申請公共租賃房或限價住房,各地各部門給予優先安排;未購買自用住房的,用人單位為其提供不少于120平方米的住房,5年內免租金,或提供相應租房補貼。為促進臺灣專才加速“登陸”,加大對臺“引智”力度,我省設立閩臺專家產學研合作資金,對閩臺專家合作開展技術攻關、技術轉移、學術交流等活動,給予專項經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