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上下一心千方百計促就業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劉國軍 發布時間:
“在這里工作,收入穩定,還有醫保、社保,對象都好找。”剛到福建廣生堂藥業有限公司上班2個多月、從廣西欽州返回柘榮縣的30歲小伙黃數鈴憨然笑著。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他原先所在的建筑企業生意不好。回鄉過年后,他便投奔廣生堂,當起倉管員。
與他同批進廠的還有20多人,近半數是返鄉農民工。“最近,還要招收一批員工。”企業負責人林心鎮說。
就業是民生之本。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里的決策部署,在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進程中,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千方百計促就業,不斷夯實民生之本,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及海西建設所取得的成果。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6.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15.05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25.5%、25.6%和37.6%。特別是3月份,今年以來首次出現崗位需求登記大于求職登記。
政策春風溫暖人心
只有保就業,才能保民生、保穩定。
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促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全國“兩會”,提出須實施更積極的就業政策,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確保就業形勢基本穩定。2月初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緊密結合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我省把促進就業當作保民生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出臺實施一系列促進就業、穩定就業的政策。如,擴大政策扶持對象和就業專項資金的補助范圍,把省內外進城務工的勞動者和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納入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補貼范圍;鼓勵創業帶動就業,18家部門聯手推出《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意見》;積極幫助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先后出臺《福建省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實施辦法》、《關于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穩定勞動關系的指導意見》;出臺《關于做好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力推大學生就業項目拓展計劃、大學生就業援助計劃等一整套措施,力爭實現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與去年基本持平。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各部門紛紛行動,出實招、辦實事。春節后,勞動保障部門開展了“春風行動”系列就業援助活動、主要面向大學生創業者的“閩臺合作大學生創業培訓圓夢工程”、讓34萬名農村勞動者受益的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省總工會開展“百千萬”大行動;省婦聯開展面向全省失業女性的“巾幗創業、就業服務行動”;7部門首次聯合9個設區市,開展“八閩行巡回招聘”活動……
在永定,受到政策扶持,縣裕農協會及沈傳興、簡富源等62個農民于今年2月發起成立了全省首家農民勞務專業合作社——永定裕農勞務專業合作社,積極為失地農民、返鄉農民工、種養大戶等提供自主創業、生產技術培訓交流、勞務信息和勞務中介等各項服務。在福州臺江,勞動部門通過社區勞動保障站抓小額貸款工作,與社會培訓機構合作建培訓城,并將貸款、培訓相結合,讓不少因企業改制產生的下崗失業者走上創業之路。僅去年,就有200多人在小額貸款幫助下成功創業,帶動近千人就業。
各級政府部門推出的就業政策、就業服務,猶如一股股春風,溫暖人心。
勇擔責任共創和諧
就業是和諧之基,而企業則是就業的重要主體。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我省許多企業在主動出擊求生存、謀發展的同時,勇挑責任穩定就業,且逆勢而上擴大生產,增加就業。
今年1月21日,福州開發區上百家企業共同向社會承諾:不裁員,不減薪。這些企業的員工占開發區企業員工總數的80%以上。此外,他們還向全區企業發出倡議,號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最大限度保持就業穩定,眾志成城,共渡難關。牽頭發起倡議的,是新大陸集團和華映光電。企業負責人認為,裁員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企業有責任和員工同舟共濟。因此,新大陸不但不裁員,反而大力引進優秀人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華映光電雖出口放緩,開工不足,但對生產節奏進行調整,讓所有員工都有班上、有工資拿。
霞浦三沙是全省最早開放的四個口岸之一,22家工業企業多屬出口型企業,4500多名員工輻射集鎮所在地1/3的家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從去年10月開始,全鎮2/3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況, 2133名員工受到影響。面對“寒流”,企業勇擔社會責任,做到不辭退一名員工,待崗職工每月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時繼續為他們繳納社保等“五金”。同時,企業一面主動出擊獲得訂單,一面轉產開拓內需市場。今年一季度,停產企業實現全面復工。以生產汽摩配件為主的華美公司投資成立食品公司,招收當地農民工70多人。
依托強勢的核心競爭力,泉州的品牌龍頭企業紛紛擴大生產規模。特步(中國)有限公司在晉江新開一家工廠,對工人的需求超過3000人。匹克集團有限公司也在春節后擴大產能,擴招了2000名工人。
與此同時,省里及福州、廈門等市紛紛出臺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等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如,福州規定,凡聘用和儲備本地生源高校畢業生達到一定數量,且與新聘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由企業所在地政府給予企業適當補貼;聘用和儲備高校畢業生且與新聘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市高成長性高新技術示范企業,由市政府一次性給予企業每人2000元的上崗培訓和社會保險補貼。
責任如山。我省廣大企業與全省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共擔保穩定、擴大就業之責,譜寫海西發展的和諧音符。
自主創業挺立潮頭
從南平農校畢業后直接回家鄉建陽將口辦養豬場的劉永杰,近兩年養豬賺了四五萬元。今年,他計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投入20萬元完善發酵式無污染生態養殖豬舍;
林思近2005年從福建師范大學畢業后,接受“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扶持創辦起折扣圖書店。去年,他二次創業,開辦福建高度拓展運動發展有限公司,現在公司已走上良性軌道;
返鄉青年農民工鄭文團,搭上“廈門翔安青年創業直通車”自主創業。如今,他經營著一家年營業額800萬元的工藝品公司,還成為一位技藝精湛的漆線雕傳人;
清流縣李家鄉農民李炳坤去年底返鄉創業,投資200多萬元建起一個水泥建材廠,年產值100多萬元,帶動20多位農民就業……
自主創業風生水起,激情夢想如花綻放。我省出臺實施多項措施,鼓勵和扶持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今年3月,共青團福州市委在全省率先推出“就業+創業”新模式,推進共青團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行動,目前已與近10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籌集項目資金近2000萬元。這個模式就是通過先推薦大學生到合作企業的見習基地就業,經一段磨煉與培訓后,再擇優扶持開辦分店、加盟店等,借助企業成熟的商業模式幫扶青年創業,進而帶動社會就業。在大學生創業階段,共青團福州市委將利用籌集到的專項資金,提供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扶持。
為鼓勵創業,泉州簡化了個體工商戶審批手續。4月中旬剛在泉州豐澤區工商部門辦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的林聰毅說:“沒想到手續這么簡單,半小時就辦完了。”小林去年畢業于華僑大學計算機專業,在晉江、石獅等地輾轉換了幾份工作后,決定自主創業,辦一家小公司維修電腦。據悉,今年一季度,泉州新增個體工商戶7416家,同比增長54%。至3月底,泉州全市個體工商戶總數首次突破10萬戶。目前,晉江、石獅、南安、惠安4個沿海縣(市)工商戶數均突破1萬戶。上個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城市競爭力報告表明,創業型城市泉州以98.83%的高就業率,位居全國第一。
……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