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 王晶
來源:卓越管理 發布時間:
由于中國資本市場在2008年受到重創,以前應該推出的改革和發展計劃全部推遲。如企業籌資計劃幾乎停止;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創業板的推出;股指期貨的推出;A股市場的對外開放,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和QFII,及外國優秀公司到A股上市;還有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等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舉一個例子,中國經濟的調整和企業升級需要一個強大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支持,但是中國市場僅有1700多家企業上市,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無門,主要原因在于創業板遲遲難以推出。2008年,A股市值大起大落,紙面財富膨脹后又消失,投資者陷入一種投機的游戲中,而資源并沒有分配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上,使得資本市場對于促進中國企業升級轉型的作用并不大。
推行更積極股市政策,做大做強資本市場,優化配置資源,促進內需擴大,更好的推動中國經濟復蘇和轉型。具體建議如下:
1、首先是統一認識,建立一個與中國經濟匹配的強大完善的資本市場,促進內需擴大和結構轉型
胡錦濤總書記要求今年經濟工作必須把握好擴內需、保增長和調結構的關系,并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我們應該從國家經濟戰略的高度來看待目前的中國資本市場。2008年中國經濟的總量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那么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應該處于世界前列。強大完善的資本市場不僅有利于擴大內需,推動中國經濟復蘇,改善企業融資;同時有利于中國經濟結構性調整,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高科技產業和企業的發展。
十七大報告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說法,資本市場是涉及投資金融領域最直接、最廣泛的場所,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增加創造財富的機會,要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使廣大投資者公平、公正共享經濟增長的好處。而要做到這一點,應該建立健立一個強大完善的資本市場。為了啟動內需,需要提高民眾的財產性收入,股市的走強可以為住房和汽車消費提供動力。
同時,目前通縮來臨,消費不振,投資不足,銀行惜貸。建立一個強大完善的資本市場,擴大股市規模恢復投資者、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的重要一環。在經濟蕭條來臨之前,樹立信心無比重要,如何樹立信心,需要最大程度的改變人們對經濟未來的預期,而股市是宏觀經濟的預期體現,股市走強,證明預期的改善和信心的樹立。最后,為了解決企業流動性問題,必須擴大直接融資,而股市走強是直接融資的前提條件。
2、推出創業板,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戶數的99%,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60%左右,實現利稅占40%左右,提供的就業人數為勞動力總數的75%,提供的新增就業機會占80%左右。在中小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肩負著國家科技戰略實施,經濟結構轉型的重擔。
但是一直以來,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2008年由于創業板難開,貨幣政策緊縮,大量高科技企業融資困難;市場大量流動性配置到大企業身上,這種融資結構不利于推進國家科技戰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資金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它的優勢是技術和人才,發展瓶頸就是缺少資金。在宏觀緊縮下,多數高新技術企業是民營企業,容易受到信貸收縮的沖擊。如果缺乏一個多層次資本市場,缺少創業板,高新技術企業就很難獲得持續的資金。
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還要使得證券交易品種的多元化和證券市場體系的多層次化,并能夠與國際市場相接軌,還要建立強大的債券市場。
3、 利用外匯儲備接盤大小非
大小非減持、全流通是中國證券市場的必然之路,是股改的必經之路,我們不能走回頭路,否定以前流通股東與非流通股東所制訂的契約。但是在一個市場脆弱的環境下,在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經濟下滑等巨大沖擊下,大小非的解禁給機構投資者、中小投資者,甚至給大小非股東都帶來了負面影響,是一個多輸的局面。
目前減持動力較大的是小非,國有大非特別是銀行大非股東并不會減持。我建議,目前政府應該利用外匯儲備成立一個穩定基金專門接盤小非減持,規模在5000億左右。根據上市公司業績好壞和市值的大小,按比例購買小非售出的上市公司股份。當然對于虧損公司的大小非出售,穩定基金不能予以考慮。穩定基金實際上在未來可以充當平準基金的角色,如果未來股市未來重新漲到6000點甚至更高,吹起了泡沫,穩定基金可以果斷再次拋售,平抑資本市場泡沫。
4、改革新股發行制度
我國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是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