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國際金融危機的時候,你們這樣逆勢到海外擴張,不怕有風險嗎?”記者問。
王晶代表點點頭,對記者說:“是有風險,尤其是我們一向給外界的印象都是穩健的。但我們冷靜分析后認定,危機中存在大機遇,如果采取守勢,目前來看可以過得很安穩,但也會喪失發展機遇。我們要在這一輪調整中,為下一輪競爭做好準備。”
1994年,王晶與伙伴們在福州共同創辦了新大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這家規模不大的“小企業”卻有著驚人的創新能力和成長速度,在短短十幾年間,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二維碼識別技術等,開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400多項(其中軟件產品80余項),獲100多項國家專利和5項美國專利,科研成果的轉化率超過80%,公司也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去年,王晶代表和她的團隊在提出“一定要保證良好的現金流”這個穩健的方針同時,還做了三項新的決策。
第一項決策是“走出去”,到發達國家建企業。當國際金融危機初露端倪之時,王晶代表正在美國硅谷籌備建立新大陸北美公司。“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化已經是中國企業繞不過去的一道坎。”王晶代表說,“尤其是高科技企業,面對的市場競爭就是硬碰硬的國際競爭,你跟強者競爭才能有生命力。”
第二項決策是加大科技投入。在不少企業縮減規模,停止投入時,新大陸公司斥資近億元,建立了科研中心、工程中心和軟件開發基地。在此之前,新大陸公司進行了結構調整,王晶代表解釋說:“就是把制造環節拿出去,委托其他企業來做,我們集中力量進行研發和市場體系的建設,因為我們是中小企業,也是高科技企業,做制造,不如大企業有規模優勢、成本優勢,我們就集中力量加強核心能力的建設。”
第三項決策是大力吸引人才。在國外企業紛紛裁員、減薪的時候,新大陸公司不僅不裁員、不降薪,反而加薪,并加大海外人才招聘和儲備力度。“對高科技企業來說,技術能力最核心,人才最重要。”王晶代表說,“過去很難招到國際人才,當前國外企業紛紛調整的時期,給了我們新的機會。”她告訴記者,新大陸公司在北美和歐洲的公司都引入了當地的人才團隊。據了解,今年,新大陸公司將新增員工20%。
“每一場危機帶來的結果都是此消彼長,一批企業倒下,一定有一批企業崛起。每次危機過后,也往往都會有技術方面的革新和大發展。”談到未來,王晶代表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