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管齊下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 訪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陸集團董事長王晶
來源:中國電子報 作者:樊哲高 更新時間:2008-3-18 14:16:45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陸集團董事長王晶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陸集團董事長王晶是福建團提交議案或建議最多的代表之一。據記者了解,今年她又提出了融資、行業協會、網絡實名制、企業經營者管理立法等幾個相關的建議。
宏觀調控下如何扶持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她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自2007年嚴厲宏觀調控以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受到一定的影響。她建議政府在推進宏觀調控過程中,要考慮到促進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信貸和融資環境的改善。”
她說,從緊貨幣政策已經推行3個多月了,加上面對美國次級債和我國雪災的影響,中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壓力越來越大。2007年以來,央行6次加息,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同時在年末實行信貸調控。當前,在從緊貨幣政策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經營和資金壓力不斷加大。
她說,迫于成本和資金壓力,現在有的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已經破產了,而技術含量較高的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的資金鏈也有些吃緊。
一直以來,中小企業的資金和貸款問題是個老大難問題。一是缺乏全國統一的信用評估機制和監督機制。與大型企業相比,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有惜貸心理,不愿意承擔放貸風險。二是由于擔保體系不完善,中小企業擔保難。三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未形成,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在信貸調控下,由于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多數都是民企,首當其沖受到沖擊。通過信貸收緊,給經濟降溫是正確的,但是在信貸收緊的過程中,她建議對那些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和稅收,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不宜收得過緊,應該打開綠色信貸通道。
她提出,從長遠來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首先要健全和擴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起多層次、多結構、多種所有制并行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還有一個關鍵,應該盡力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盡快推出創業板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一方面,我們國家流動性資產過剩,引發通貨膨脹,推動房地產和股市資產價格上漲;但是另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最缺的就是錢,我們為什么不能把這么多流動性引向高新技術企業呢?”王晶向《中國電子報》記者反問到。
她說,一直以來,資本市場配置于中小企業資源的比例過低,相關部門創辦創業板市場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創業板難以推出。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中小企業板共融資141億元,占證券市場融資總額比重不到10%。推出創業板將有助于增加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同時吸納宏觀經濟過剩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