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我是1995級的?!薄拔沂牵玻埃埃臣壍摹!薄皫熜趾??!薄皫煹芎谩!保保橙丈衔?,在金源大飯店,一群活躍于福州各界的精英這樣相互熱絡地稱呼著,之前他們素不相識,是廈大MBA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這一天,廈門大學MBA教育20周年(福州)慶典、廈門大學MBA福州聯誼會新年聯誼活動在福州世紀金源大飯店舉行,同時,廈門大學MBA福州聯合會也宣告成立。
20年前,MBA剛剛從國外落戶中國,許多人誤認為它是為工商局培養人才。20年后,廈門大學MBA中心主任李常青教授在回顧20年輝煌歷程時倍感欣慰地說,廈大MBA創造了六個第一:在國內率先成立MBA教育中心、出版全國第一套MBA教材、主持編寫第一本MBA教學大綱、授予國內第一個MBA學位、創造性地提出MBA精神5C+L、積極推動第一屆全國MBA聯考。
20年來,廈門大學已培養出1800多位MBA,如今,這些精英人才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活躍于各行各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福州地區的廈門大學MBA畢業生已超過260人,其中半數以上擔任著各類企業或政府部門的高層管理職位,省電子信息集團董事長劉捷明先生、新大陸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晶女士、省統計局副局長林文芳先生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吳世農:MBA曾被當成“工商行政管理”
廈大在國內最早介入MBA教育
記者:20年前,在國人對MBA并不是很了解的背景下,作為廈大MBA創始人之一,您是如何完成第一批學員招收的?當時都遇到哪些困難?
吳世農:廈大是中國最早介入MBA教育的高校。我們大概是1987年開始正式招生,到了1990年就有了第一屆畢業生。學位當時還是授予經濟學碩士,括弧“工商管理碩士”,當時中國沒有MBA,只能用經濟學來替代。當時招生時還鬧了這樣一個笑話,許多國有企業的主管把MBA誤認為是工商行政管理,建議我們招生去找工商行政管理局。這也說明當時部門辦學、條塊辦學嚴重。不過,到了1994年,MBA就逐漸被社會各界所認可了。
社會實踐是最好的大學
記者:作為全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MBA在中國落地生根,對中國教育制度有何促進意義?
吳世農:像醫學、工程、法學、工商管理,在國外叫專業教育,這些更高層次的教育不一定要從本科生開始,而更應該從有實踐經驗的人身上尋找,這是教育理念非常大的變化。在美國MBA學位占到總碩士學位的20%。中國的研究生制度、研究生結構在發生變化,我相信這種變革還要持續下去。同時,我也勸本科生到實際部門去磨煉,社會實踐是最好的大學。然后他們再回到大學,就不會像本科生那樣,認為師道尊嚴,老師說的話永遠都是對的。從實際部門來的人就不一樣,他總是會挑戰老師。這對大學走出書齋、走出象牙塔也有幫助?,F在有一種觀念認為,研究生就是要培養陳景潤式的人才,實際上不完全是這樣。研究生培養模式也是多元化的,應當根據學科屬性和實際部門需要有所區別。廈大MBA做得不錯,還要努力
記者:您作為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能不能從全國的角度,評價一下廈大MBA在全國的地位?
吳世農:做得不錯,還要努力??偟膩碚f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廈大MBA創辦20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廈大MBA教育仍需要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
李常青:培養MBA人才不能放低標準
發揮廈大財經學科優勢
記者:廈大MBA被稱為中國的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即首席財務官)黃埔軍校,為什么不是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即首席執行官)黃埔軍校?
李常青:要提黃埔軍校,第一,你要做得比較早,第二,要有影響力。無論是CEO還是CFO,廈大MBA最早肯定沒問題。從影響力來講,廈大MBA培養的CFO比CEO在國內的影響力更大。因為廈大在財經專業方面向來有優勢,如會計、財務等學科在全國都是很有特色的。另外,也是出于競爭的考慮,目前中國有96所高校創辦MBA,市場競爭激烈,廈門大學偏隅東南,遠離政治經濟中心,在這種情況下,做商學院不是很有利,所以廈大MBA要發揮我們財經學科的傳統優勢。
按薪資給MBA排行不客觀
記者:眼下有關中國MBA的排行榜很多,您在意這些排行榜嗎?您認同哪些排行榜?廈大的MBA位次如何?
李常青:我們不在意,也不會去刻意地去追求,但是我們會關注,關注排名的目的是,發現是不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對于MBA排行榜,我們認為標準很關鍵。比如有的排名標準主要看薪資,就不一定很適合中國的國情了。廈門較之北京、上海等地,薪資就有劣勢,內地的劣勢就更大了,顯然不考慮區域經濟差異,盲目按薪資來衡量不是很客觀?!渡虡I周刊》的排行榜就相對客觀了,它是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調查,排行榜標準是以用人單位的人資部門招聘主管對各個學校的MBA評價。
培養MBA不能放低標準
記者:據您所知,企業對廈大MBA持什么樣的評價?
李常青:用人單位對我們廈大的MBA評價非常高,普遍認為廈大MBA比較實在,知識面廣,并且很扎實。這跟我們日常教學要求有關,我們不會因為你是在職學習,就放松要求。我認為我的學員出去應該是個什么標準,我們就按這種標準培養。有的學校會迎合部分學生,因為學生太忙了,而放低要求。
為結識人而念MBA本末倒置
記者:有人認為,MBA就是中國精英俱樂部,您認同這種說法嗎?有人上廈大MBA,可能還會上北大、清華的MBA,理由很簡單,除了學習知識之外,他們更想認識這些精英同學。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李常青:對于這種說法,我不是很認同,更不會去提什么精英俱樂部,雖然MBA團隊確實凝聚著很有成就的一批人。但作為學校,我們更多強調學員的社會責任感。有人讀了廈大MBA,再去讀北大、清華MBA,刻意追求某種非知識性的東西,我覺得不是很合適,有點本末倒置。
王晶
我是MBA典型受益者
上世紀90年代初,實達正處于創業期,當時我主管人力資源和公共關系,可我是理工科出身,沒有任何經濟管理背景,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力不從心。當時,正是廈大MBA給了我充電的機會。廈大MBA教育開放的姿態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它鼓勵學生與老師平等交流、對話,這種作法至今天還保留著。
林文芳
MBA能培養獨到眼光
念MBA,能讓人對市場的判斷、對行業的把握更加到位。如果有一支知識結構良好,實務經驗豐富的企業家隊伍,并且他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發揮團隊優勢,把行業做大,創造更多財富,對海西建設將會有巨大推動作用。
李毅強
MBA需要國際化視角
MBA人才面向的是經濟主戰場,需要國際化的視角和理念。從這點上說,我省MBA教育需要進一步拓寬生源渠道、國際交往渠道,形成海峽西岸經濟區急需的高端管理人才群體。
陳信仁
志存高遠也須腳踏實地
一些人念完MBA,企業反而感覺不好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心氣過高,自我期望值過高,總覺得MBA出來就是要當老總,不愿意從基層做起。所以對于讀過MBA的人來說,心態很重要。眼界一定要高,也須腳踏實地。
卞志航
MBA人才不是萬金油
有人認為念了MBA走遍天下都不怕,甚至認為它是萬金油,我不贊同這個觀點。MBA有它的優勢和特點,關鍵是用到它該用的地方,管理崗位、財務管理方面的需要MBA,但技術方面的人才招MBA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