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生產凈化貝類合格企業有三家,目前一家停產,其余兩家都處于虧損狀態。”昨日,省海洋與漁業局質量監督處王奇欣處長向記者這樣描述凈化貝類市場的尷尬。
“一招鮮,嘗遍天。”這句話卻沒有在生產凈化貝類的企業身上得到應驗。福建新大陸貝類凈化有限公司是目前我省尚有生產凈化貝類的兩家企業之一,該公司總經理胡虹昨日向記者坦承公司自去年投產以來,市場表現卻并不樂觀。現在日銷量只有1噸,相較于去年剛開始只有500公斤左右的銷量,雖然有所增長,但與公司設計的日產量20噸-30噸相去甚遠。眼下,公司處于虧損運營狀態。
據了解,新大陸凈化貝類價格比普通產品高20%左右。為此,王奇欣處長給記者算一筆賬:“由于凈化貝類經過挑揀、沖洗、滅菌,不含泥沙,凈化貝類與普通貝類重量比是1:1.4。這樣一算價格會高一點,但也高不到哪里去,市民還是可以承受得了。問題在于市民長期都是食用普通的貝類產品,對這種凈化貝類需求度有多高,確實是商家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胡虹還向記者提及令他頭疼的問題:目前新大陸凈化貝類主要通過超市渠道進入市場。雖然凈化貝類也有相應的行業標準,但由于超市沒有相應的檢測門檻,一些打著凈化貝類旗號的不合格產品也堂而皇之進入,這極大地擾亂市場秩序,但是企業對此卻束手無策。
有營銷專家建議,像凈化貝類、無公害豬肉這樣產品需要認真考慮自己的市場定位,并輔以強有力的營銷手段配合。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它們不可能完全替代普通產品。要是順其自然,短期內市場狀況不會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