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行業協會自律性組織,是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一個重要前提。”王晶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由大政府、小社會向小政府、大社會的方向進行結構轉變。要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政府就必須從微觀經濟事務管理中解脫出來,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一些職能要相應地還給企業或轉移給市場、社會。凡是通過市場機制能夠解決的,應由市場機制去解決;通過市場機制難以解決,但通過公正、規范的中介組織、行業自律能夠解決的,應通過中介組織和行業自律去解決。這就需要建立健全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并充分發揮它們的職能”。
王晶代表分析認為,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無所不包,幾乎壟斷了所有的社會公共權力,行業協會缺乏生存的土壤與發展的空間。我國目前規模大一點的行業協會大多帶有半官方的性質,它們在組織架構和運作方式上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在人事和財務方面均依靠政府部門,通常也借用政府的管理職能、管理方式去管理會員單位,并習慣于聽從政府行政命令,更多地代表政府意志,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同時,由于行業協會難以體現會員單位的代表性,缺乏必要的公信度,會員參與熱情不高,使行業協會難以真正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服務。
王晶代表同時指出,現在出現了行業協會行為不規范、巧立名目收取各種費用、信息服務差、行業研究薄弱等現象,而一般行業協會應該承擔的行業政策研究和解析、行業基本現狀研究、行業走勢分析、會員利益保護、行業培訓、國際國內同行業信息搜集、整理、分析、發布等職能基本上沒有發揮出來。甚至在很多企業印象中,行業協會最多的就是開會和收費,行業協會所應該承擔的服務職能則體現得很少,基本上講,我國的行業協會還處在一個非常不成熟的階段。
因此,王晶代表建議必須盡快制定行業協會法,以法律形式對當今形勢下我國行業協會應當如何組織、如何運行、如何發展、如何發揮作用等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進一步促進和規范我國行業協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