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14-15日,2016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在重慶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出席,來自50多個國家70多個政黨的300余位政要和專家、學者和企業家與會,圍繞當前全球經濟治理改革重點、方向和領域展開討論。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應邀出席大會并發表主題為“全球經濟治理創新:政黨的主張和作為”演講。
尊敬的各位嘉賓們,大家好:
今年我有幸相繼參加的7月的C20峰會和9月的杭州B20峰會以及今天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都在G20框架下探討一個共同的主題:全球經濟治理的創新。在此,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眾所周知,全球經濟治理的關鍵在于政黨的主張和作為,尤其是執政黨,當然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智慧貢獻和推動。
縱觀人類歷史,從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到現代文明,無一不是國家經濟、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的。
如今我們已經身處在21世紀,我們的觀念和思維還能停留在過去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滾滾大潮中,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甚至個人都很難置身度外,獨善其身的。因此這就引發了我們對面向未來的 “全球經濟治理”的共同思考。
首先,人類尋求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呢?我相信大家一定都在渴望尋求一個和諧共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但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和貢獻并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面對當下的矛盾,沖突和種種困境。也就是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和”的核心思維。
王晶總裁(左二),來自中央電視臺新聞畫面
“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是未來人類的生存之道。在B20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基因,也是東方文明的精髓”。我想也是開啟人類未來文明的一把金鑰匙吧。
其次,全球經濟治理就是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配置和優化資源,實現對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的高效、科學、健康的管理和互動,在有限的資源和地球空間內實現合作共贏的價值最大化,并用新技術拓展無限的虛擬空間。
但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在全球經濟治理層面,還沒有找到一個共同的標準,在現行的國際體系中還沒有真正建立起更公平,更合理,更完善全球治理體系。那么,如何讓趨于碎片化的全球經濟重新走向充滿活力并實現資源配置最大化的軌道上來呢?
當今世界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VR等新技術日新月異,已開始融入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改變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
就中國而言,信息化和數字化,正全面推動國家治理邁向現代化,將從單純的政府管治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的治理轉變。
早在21世紀之初,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就率先在全國提出建設“數字福建”,并親自擔任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確立了以“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為目標、以建設“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的福建”為任務,拉開了數字社會建設的大幕。我有幸參與在其中。
圖:王晶總裁參加經濟學者圓桌會議,工商聯副主席林毅夫及全球多個著名經濟學者出席
經過15年的全方位布局,“數字福建”已逐步實現2800個政府項目系統的數據大集中,推動了全省管理的數字化與網絡化。這為下一步國家實現治理結構扁平化、社會管理精細化以及公民服務柔性化奠定有效的基礎,從而實現政府行政效能提高、社會成本下降、百姓生活便利、經濟活力增強。
當下在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正如火如荼。圍繞國家治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三個層級的“數字中國”呼之欲出。
中國正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人類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模式,在社會綜合治理,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環保治理,公共安全,脫貧脫困等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可以與沿線國家分享創新的治理模式,貢獻不斷完善的公共服務能力。我相信,互聯網,大數據將會作為空中信息絲綢之路助力海上絲綢之路和陸地絲綢之路。
最后我總結一下今天的觀點:第一,“和”是人類心靈互聯互通的文化橋梁。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多次提到用“和文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全球經濟治理開出的一劑良藥。第二,互聯網,大數據是人類空間互聯互通的信息橋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正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人類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模式,可以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借鑒。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