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月27-28日, 新大陸集團舉行“第二期高管戰略共識營”研討會。胡鋼董事長,王晶總裁和集團職能部門高管和各子公司高管悉數參加。會議總結了第一期共識營以來,各項改革的工作取得的進展和存在問題。胡鋼董事長在演講說,希望各子公司之間要形成長效的聯絡機制,資源共享,形成獨特的比較優勢,攜手共進、放手一搏。
研討會上,與會人員制定了未來3—5年的詳細的戰略圖譜和規劃,他們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許多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
根據錄音整理,本刊全文發表王晶總裁在第二期共識營上的演講,以饗讀者。
機會就在自己手里
——王晶總裁在第二期戰略共識營上的講話
核心提示:
去年12月APEC峰會上,習主席向各國首腦發表主旨演講:“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要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經進入21世紀,腦袋還停留在過去。”
第一次“戰略共識營”的時候,我重點和大家談了兩點:一是我們已經置身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二是“贏在拐點”。拐點就是企業發展的變革轉型期。
新大陸發展到今天,各塊業務“山頭林立”,如果我們把這些“小山頭”連成山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快就可以“一覽眾山小”。
這一輪變革,最重要的還是思想變革。我們要想清楚,想干什么?用什么樣的思維?如果我們不去布局、沒有思考、沒能前瞻性地把握,當機會來敲門,我們怎么Hold得住?“未來的領袖一定是有思想、會用現代工具的人”。
我們不可能成為中國的第二個華為,也不會是第二個聯想。如果我們能夠在學習華為和聯想的基礎上整合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我們也會登上屬于我們的那座山峰!
“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機會就在自己的手上!
大家好!
一年之計在于春。今天是春節后第二個工作日。我們新大陸的高管和骨干就開始了第二次“戰略共識營”的學習。我想,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如果想學習、愛學習,說明他是在思考未來,因此也一定能夠擁有未來。如果自滿于過去的一點成績,“馬放南山兵入庫”,那是沒有未來的。
今年春節期間,我收到來自各方面的拜年信息和電話。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這期間談起最多的是“新大陸在變革”。甚至有人能脫口說出新大陸變革的“五個轉變”:
① “機會導向型”向“戰略導向型”轉變;
② 從“短板驅動型”向“價值導向型”轉變;
③ 管理從“問題導向型”向“科學化管理導向型”轉變;
④ 由“教導型組織”向“教練型組織”轉變;
⑤ 從“各自為政”向“資源整合”轉變。
通過《新大陸》雜志很好的媒介“橋梁”,他們還了解到我們未來的做法是“兩條腿”走路:一是依靠技術創新做強實業;第二,通過資本力量戰略性并購并整合。
一位國企老總跟我探討民營企業的發展:在過去并不樂觀的生存環境中,新大陸為什么發展得還不錯?他總結兩條:第一,對機遇前瞻性的把握能力強,能夠快速進入移動通訊、高速公路,進入包括食品安全、二維碼、物聯網、環保等的前沿行業;第二,企業領導人的能力強,可以化解很多危機。過去98%的企業倒閉,往往源于一個小小危機產生的連鎖反眏。
這其中傳遞了兩個重要信息:
一、對于新大陸他們能夠談那么深入,說明我們受到各界的關注度是極高的。
二、這是對我們的贊揚,同時也揭示了我們的問題:核心層能力強,但組織力不夠。
二
去年12月,我在APEC峰會上聽習主席在面向各國首腦的主旨演講中說:“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要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經進入21世紀,腦袋還停留在過去。”第一次“戰略共識營”的時候,我重點和大家談了兩點:一是我們已經置身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中,但是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二是“贏在拐點”,個人和企業一定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拐點,拐點就是企業發展的變革轉型期。新大陸發展到今天,各塊業務“山頭林立”,如果我們能在接下來的變革發展中,把這些“小山頭”連成山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在不遠的將來,就一定可以“一覽眾山小”。總結成一句話:“要跑贏,變革勢在必行!”。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中國優秀的企業很多。優秀的企業都有一個優秀的領導團隊。不要以為學習是別人的事情。在座每一位的身后,都有一大批部下在眼巴巴地指望著你帶領他們走向康莊大道;如果我們在混日子,如何向這些信任我們的人交代?值得高興的是,去年年底,我參加了好幾個公司的年會,很受感動:可以說,每個公司都已經在各自的行業和領域,積累了非常寶貴的技術和人才、經驗與能力。每個公司領導人和團隊所展現出來的那種積極向上的朝氣與活力,讓我相信大家完全具備再一次創業,“往上飛”的實力。
在這一輪變革中,最重要的還是思想!變革,首先我們自己要想清楚,想干什么?用什么樣的思維?如果我們不去布局、沒有思考、沒能前瞻性地把握,當機會來敲門,我們怎么Hold得住?“未來的領袖一定是有思想、會用現代工具的人”。
春節期間,美國硅谷一位做戰略研究的朋友給我打來電話,他和我討論,為什么華為有今天?當年在關鍵的發展轉型期,任正非用了十年的時間,每年都投入巨資,請IBM公司為他們做變革。當時華為面臨的問題和我們是一樣的,IBM公司幫他們建立了一個機制并持續變革,不管企業碰到多大的風浪,都是靠機制來應對,而不是僅僅靠個人。聯想的柳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同樣是登山,華為選了一條非常難走的路,因為他用科技創新走到頂點。而聯想也在登山,走的是另一條路,多元化經營,做貿工技,也走到頂點。我非常佩服華為的老總,因為他走的是最艱難的一條路。我想,我們不可能成為中國的第二個華為,也不會是第二個聯想。但如果我們能夠在學習華為和聯想的基礎上整合形成我們自己的能力比較優勢,我們也會登上屬于我們自己的那座山峰!
三
這里要和大家分享一本書——《浪費的全是利潤》。
書中界定了七種“浪費”。
首先是金錢的浪費。不應多花的多花了,花了不該花的地方,這是浪費。對企業而言更重要的是:資本的效率低下是更大浪費。
第二是物的浪費。比如你擁有一張椅子,但它從來沒有產生過價值,這也是浪費。這告訴我們,應該盡量讓我們的物資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
第三,技術資源的浪費。就像集團下屬各個公司都在做研發,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能只有一部分,剩余的因為不能共享,成了浪費。比如,今年6月份中央將全面推動軍民深度融合。一方面,部隊的很多新需求,若單獨重新研發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都非常大;而社會上有大量的優質資源,可以“拿來主義”,用社會資源、快速高效為部隊服務。另一方面,部隊也有很多科技資源,用到民用領域,從國家層面不重復投資,減少浪費,使技術資源效率最大化。這對我們企業來說也一樣。
第四,信息資源的浪費。典型的現象是子公司各自為政,很多的信息資源沒有共享,機會也流失了。客戶在開展新業務時,往往不可能廣而告之,只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公司經過多年的積累,客戶覆蓋面廣(包括運營商、政府、金融、交通、電力等)。在面對客戶時,有些信息對某些子公司沒有用,但對于兄弟公司卻可能是生死存亡、至關重要機會,但卻往往在一念之間錯失。所以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資源是信息資源,如果不能共享,是極大的浪費。
第五,人才資源的浪費。企業的規模很重要,人均營業收入更重要。同樣30億的企業,有的可能只需要我們一半的人。要把人才資源做到不浪費,企業人崗配置必須要合理,人盡其才,實現人才價值最大化。
第六,企業的環境資源浪費。一是企業內部的企文化資源,好的企業文化在提升效率能事半功倍, 反之,事倍功半,在浪費的同時對我們團隊也業會有很強的殺傷力。另一方面,企業的生存環境包括客戶資源、供應鏈資源、政府的政策資源等方方面面,如果能夠充分發掘并有效利用,就能夠對企業的發展形成強有力的推動。因此,如何善用企業周邊的環境資源,對每個公司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第七,時間的浪費。對每個人來說,時間都是有限的財富。去年我們支付公司有一款創新產品——YPOS。從“提出創意”到“定制產品”再到實現過億的營收,只用了5個月的時間。而一個產品從idea出來,到產品的研發,再到產品的供應鏈,最終到客戶手上實現規模上億,甚至有些企業要用十年的時間。做這個鮮明對比的意義在于:在人生有限的寶貴時間里,實現更大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和精彩度是完全不同的。企業也是如此:過去二十年,我們發展到今天;如果在新的二十年開始時的時候,我們就能實現 “三年翻一番,5年翻兩番”的目標,那企業就會完全不一樣!
最后,我想寄語在座的各位領導:
第一,明確變革方向、目標和思路;第二,轉變原有的機制,做到“輕、便、快”,發揮各職能部門作用;第三,打造一流的團隊,解放主要領導人的精力;第四,激發整個企業的活力。最終通過形成共識的力量,把公司要做的事情做到位。
希望每一位領導,帶領新大陸員工,肩負起責任,把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而機會就在自己的手上!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