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晶
王晶 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重要命題為所有中國人所深切關注,和大家一樣,我也對此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新年伊始的今天,我參加“2014北京 大學新年經濟論壇”,論壇的主題是:“改革再出發”。身處北大“百年大講堂”,百感交集。借著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和北大這個思想大平臺,將自己的思考整理出來,與大家一同分享和交流。
我來自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嚴復的故鄉,福建省福州市。大家都知道,嚴復一生追求民族“富強之道”。作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他翻譯了“中國西學 第一”的《天演論》,將西方近代文明和科學思想引入中國,成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和改革創新時代精神的源起。習近平總書記2001年任福建省省長時,曾親自 作序《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對嚴復在那樣一個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清王朝時代背景中的改革創新思想給予了高度評價:“宛如巨石投入深潭死水,產生 了極為深刻的影響,至今仍不過時?!?/SPAN>
一、中國夢與改革創新
每一個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來說,都是非常幸運的。近代以來,在經過上百年漫長、艱苦和巨大付出的摸索后,我們的國家以巨大勇氣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 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過去的35年,無論是中國還是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在改革創新時代精神照耀下,都前所未有地改變了自身的命運。2012年11月29日,習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時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百年磨難、涅磐重生后的中國,在崛起中重新把握自身命運的同時,也再次以東方大國 的智慧,重新開始影響和改變世界運行與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軌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
每個人的夢想都不同。每一個中國人對明天都有不同的期許、規劃與夢想,但是今天所有中國人的夢想在有一點上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們的“中國夢”都是在過去的 35年間,伴隨著國家、社會、產業的改革創新歷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生長,并正在“夢想照進現實”的實現過程當中。
同樣,每個國家因其歷史源起、現實發展,對夢想的定義也不同。但無論是美國夢、歐洲夢,還是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民族騰飛、國家崛起與人類文明的傳承發展,是它們共同的使命與內涵。
從500年前的航海大發現為起點,歐洲海洋文明的崛起接過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火炬?!鞍l現新大陸”的冒險創新精神,使得偏居歐洲大陸西南角的葡萄牙、西班牙 率先征服海洋、繼而主宰世界一個多世紀,孕育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萌芽。在這之后,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前蘇聯等國家,憑借變革與創新(荷蘭:資 本、企業等現代商品經濟制度創新,英國:君主立憲制改革、全球殖民貿易與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開創、第一次工業革命興起,法國: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啟 蒙與大革命變革,德國:全民教育、科技與國家經濟體制創新,前蘇聯:社會主義革命與國家工業化改造),實現了民族騰飛、國家崛起,同時也在人類文明的傳承 與發展中留下它們的足跡。在這之后,沒有歷史包袱的美國接過歐洲海洋文明的火炬,統一的聯邦體制、“專利寫入憲法”的知識經濟體制、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改革 創新,使其在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領跑世界,成為世界一極。
近代史清晰地告訴我們,500年來的大國興衰更替,是“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與文明旗幟在大國間傳承與發展的歷史。任何一個世界上的大國、強國,都是依靠 “改革創新”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引領人類文明火炬傳承與發展;也都是因為背離了“改革創新”,淡出歷史的舞臺。作為人類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中國在近代經 歷過閉關鎖國、腐朽沒落帶來的 “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亂所為”的苦難,同樣也經歷了在“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下,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道路的國家振興、經濟騰飛。因 此,今天的中國和中國人對于“改革創新”這一重大的歷史命題,有著尤為清醒與深刻的認知與體悟,也因此比歷史上任何時候更有理由、更有能力來擔當人類文明 火炬傳承發展的“大任”。在這個意義上,從改革創新的歷史源頭出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將會是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重回世界舞臺中央,攜手世 界各國,打造共同繁榮、和諧世界的光榮與夢想。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